修文

修文[ xiū wén ]
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,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,提倡礼乐教化等。
⒉ 旧以“修文郎”称阴曹掌著作之官,故以“修文”指文人之死。
引证解释
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,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,提倡礼乐教化等。参见“修文偃武”。
引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有不享则修文。”
韦昭 注:“文,典法也。”
唐 杜甫 《客堂》诗:“修文庙算正,献可天衢直。”
明 尹耕 《秋兴》诗:“不应干羽修文日,岁岁三关有战场。”
⒉ 旧以“修文郎”称阴曹掌著作之官,故以“修文”指文人之死。参见“修文郎”。
引唐 杜甫 《哭李常侍峄》诗之一:“一代风流尽,修文地下深。”
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挽文教授诗》:“闽 人 翁 某一联云:‘地下修文同父子,人间读史各君臣。’独为絶唱。”
清 陈珮 《哭程夫人》诗:“修文应是才人尽,徵到 姮娥 旧侍书。”
国语辞典
修文[ xiū wén ]
⒈ 修明文教。
引《书经·武成》:「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」
《五代史平话·粱史·卷上》:「为见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时节,小生赴选长安,取的三名,不是权势子弟,则是豪富儿郎。」
⒉ 县名。位于贵州省贵阳县西北,县有龙场驿,明王守仁曾谪居于此。
英语Xiuwen county in Guiyang 貴陽|贵阳[Gui4 yang2], Guizhou
德语Xiuwen (Ort in Guizhou) (Eig, Geo)
修文的意思解释、修文是什么意思由胜来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近音词、同音词
- 修问,嗅闻,绣文,休问
修文造句
1.北宋中后期文化的大发展,其根本推动力在于建国之初赵匡胤定下的偃武修文基本国策。
2.为学总须根柢经史,否则道听途说,东涂西抹,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。交好中远如严几道、林琴南,近如冒鹤亭,皆不免空疏之讥。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,用夏变夷,修文偃武,半路出家,未宜苛论。钱钟书 为学总须根柢经史,否则道听途说,东涂西抹,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。交好中远如严几道、林琴南,近如冒鹤亭,皆不免空疏之讥。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,用夏变夷,修文偃武,半路出家,未宜苛论。钱钟书
3.为学总须根柢经史,否则道听途说,东涂西抹,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。交好中远如严几道、林琴南,近如冒鹤亭,皆不免空疏之讥。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,用夏变夷,修文偃武,半路出家,未宜苛论。钱钟书 为学总须根柢经史,否则道听途说,东涂西抹,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。交好中远如严几道、林琴南,近如冒鹤亭,皆不免空疏之讥。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,用夏变夷,修文偃武,半路出家,未宜苛论。钱钟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