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íng jiù
注音一ㄥˊ ㄐ一ㄡˋ
繁体營救
词性动词
近义词搭救 援救
⒈ 援救。
例营救遇险人员。
英succour; rescue;
⒈ 援救。
引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乡里有忧患者, 淑 輒倾身营救,为州閭所称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夏侯渊传》:“太祖 居家,曾有县官事, 渊 代引重罪, 太祖 营救之,得免。”
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官政》:“彼见夺职责轻,不復致力营救。”
邹韬奋 《萍踪忆语》二三:“他们因为我未照他们所预期的时间到,立刻开会打算营救,疑我被地主抓去!”
⒈ 设法施救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一六九·杜黄裳传》:「初不为执谊所礼,及败,悉力营救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四》:「吾有白金千余,藏在某处,兄可去取了,用些手脚,营救我出狱。」
近搭救 援救
1.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,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。 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,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。
2.大营救从1942年1月初开始,到6月基本结束,共营救邹韬奋、矛盾、胡绳等文化名人800余人,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。
3.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,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,他们临危不惧、勇往直前,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: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众志成城的精神,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、打不倒的。 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,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,他们临危不惧、勇往直前,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: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众志成城的精神,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、打不倒的。 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,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,他们临危不惧、勇往直前,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: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众志成城的精神,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、打不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