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一

尺一[ chǐ yī ]
⒈ 亦称“尺一牍”、“尺一板”。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,故称天子的诏书为“尺一”。
⒉ 指书信。
引证解释
⒈ 亦称“尺一牘”、“尺一板”。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,故称天子的诏书为“尺一”。
引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汉 遗 单于 书,以尺一牘,辞曰:‘皇帝敬问 匈奴 大单于无恙’,所以遗物及言语云云。”
《东观汉记·杨政传》:“政 师事博士 范升。建武 中, 升 为太常丞,为去妻所诬告,坐事繫狱,当伏重罪…… 政 涕泣求哀,上即尺一出 升。”
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陛下宜採求失得,择从忠善。尺一选举,委尚书三公。”
李贤 注:“尺一,谓板长尺一,以写詔书也。”
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“乘舆黄赤綬” 刘昭 注引 汉 卫宏 《汉旧仪》:“璽皆以 武都 紫泥封,青囊白素里,两端无缝,尺一板中约署。”
宋 陈与义 《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》诗:“我本山中人,尺一唤起趋埃尘。”
清 顾炎武 《赠孙徵君奇逢》诗:“明廷来尺一,空谷賁蒲轮。”
⒉ 指书信。
引《古今小说·赵伯昇茶肆遇仁宗》:“多谢贵人脩尺一,西山制置逕相投。”
清 方文 《访吴锦雯不遇留此》诗之一:“板扉深巷掩,霉雨暮天寒。尺一授童女,归时抆泪看。”
国语辞典
尺一[ chǐ yī ]
⒈ 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,故称天子诏书为「尺一」。
引《后汉书·卷六六·陈蕃传》:「尺一选举,委尚书三公,使褒责诛赏,各有所归,岂不幸甚!」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「杨秉耿介于灾异,陈蕃愤懑于尺一,骨鲠得焉。」
⒉ 书信。
引《喻世明言·卷一一·赵伯升茶肆遇仁宗》:「多谢贵人修尺一,西川制置迳相投 。」
尺一的意思解释、尺一是什么意思由胜来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近音词、同音词
- 迟疑,持异,迟夷,持颐,持议,持疑,赤疫,鸱义,赤衣,螭衣,驰驿,赤桋,鸱夷,鸱鴺,驰轶,驰义,驰意,赤蚁,侈意,絺衣,弛易,侈溢,翅翼,驰弋
尺一造句
1.可是此时,这几十丈远的距离在何能看来却如近在咫尺一般,不仅把打斗场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,连他们的对话也能大致听得明明白白。 可是此时,这几十丈远的距离在何能看来却如近在咫尺一般,不仅把打斗场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,连他们的对话也能大致听得明明白白。
2.时间如剪刀,将来与现在就是待剪的布,它从远方一尺一尺地袭来,要剪断维系我与严楠在一起,捆绑在一起的丝带。落飞
3.云南驿镇许家村委会主任王体智正在田里奔忙,他指挥20多个村民拉着绳尺一丝不苟地丈量土地,认真划上白色的石灰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