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经

一经[ yī jīng ]
⒈ 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,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,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,后面常有“就”、“便”等相呼应。
英as soon as;
引证解释
⒈ 一种经书。
引《史记·乐书》:“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,皆集会五经家,相与共讲习读之,乃能通知其意。”
唐 李白 《悲歌行》:“惠施 不肯千万乘, 卜式 未必穷一经。”
宋 文天祥 《过零丁洋》诗:“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落落四周星。”
清 戴名世 《节孝唐孺人传》:“吾岂忍见一经之传自尔而坠?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四回:“那时候不但不曾奉试帖增到入韵的特旨,也不曾奉文章只限七百字的功令,就连二场还是专习一经,三场还有论判呢。”
⒉ 犹言贯通。
引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王之地一经两海,要约天下,是 燕、赵 无 齐、楚,齐、楚 无 燕、赵 也。”
张守节 正义:“广言横度中国东西也。”
⒊ 副词。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。
引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燥耕虽块,一经得雨,地则粉解。”
唐 李白 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令,人物之权衡,一经品题,便作佳士。”
元 关汉卿 《金线池》第三折:“贤弟不知,乐户们一经责罚过了,便是受罪之人,做不得士人妻妾。”
毛泽东 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二:“在肃反工作中,凡是已经发现了的错误,我们都已经采取了或者正在采取纠正的步骤。没有发现的,一经发现,我们就准备纠正。”
⒋ 酒一瓶或一斤为“一经”。参见“一经程”。
国语辞典
一经[ yī jīng ]
⒈ 一种经书。
引《文选·江淹·杂体诗·鲍参军》:「坚儒守一经,未足识行藏。」
《文选·任昉·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「固尝钻厉求学,而一经不治。」
⒉ 经历某种行为或过程。
引《红楼梦·第四六回》:「凡出入银钱事务,一经他手,便克啬异常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二九回》:「一经查出,是要重办的。」
一经的意思解释、一经是什么意思由胜来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近音词、同音词
- 已经,意境,易经,遗精,义经,异境,译经,遗景,彝经,遗境,遗京,遗经,义井,嫕静,疑经,仪景,医经,裔井,翳景,一镜,一井,移景,一境,一茎,逸境,一竟,逸景,一径,逸经,一精,移井
一经造句
1.p2p平台也不甘寂寞,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合拍贷更是率先发力,推出针对牛市的创新型产品倍倍盈,产品一经推出就收到了投资者追捧,抢购热情高涨。
2.学不至于乐,不可谓之学。 学者志不立,一经患难,愈见消沮,所以要先立志。学不至于乐,不可谓之学。学者之患,莫大于自足而止。利害之端,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;疑间之萌,每开于堤防之所不及。
3.在书法历史上,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,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,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,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。 在书法历史上,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,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,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,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。 在书法历史上,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,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,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,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