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de lǐ
注音˙ㄉㄜ ㄌ一ˇ
词性
⒈ 得以申理。
⒉ 谓有理;占理。
⒈ 得以申理。
引《剪灯新话·太虚司法传》:“数日之内, 蔡州 有一奇事,是我得理之时也。”
⒉ 谓有理;占理。
例如:得理不让人。
⒈ 所持的理由受到支持,而得以伸张。
引《书经·吕刑》唐·孔颖达·正义:「由典狱之官,其无不以有中正之心,听狱之两辞,弃虚从实,实者得理,虚者受刑。」
1.“七君子”在苏州法庭上大义凛然,据理驳斥司法当局的诬控,把审判长驳得理屈词穷。
2.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员、中国教育电视台评论员,以观点独到、语言犀利著称。他自幼学习京韵大鼓、评书、相声等多种曲艺形式,在节目中用其极富个性魅力的语言,点评生活、时事和体育事件,抽丝剥茧、去伪存真,还原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,使人在获得理性判断与思考的同时感受到独特风韵。
3.见他这么不识抬举,大家也就不再多说,懒得理会了。